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新时代的“桃花源”:歙县卖花渔古村
来源: 安徽日报 2021-08-27 18:01:15 责编: 楚苏苏

卖花渔村,只卖花,不卖鱼。

深藏皖南崇山峻岭中的卖花渔村,这几年脱颖而出,成了网红打卡地。

今年春节,卖花渔村四周漫山遍野梅花盛开,淡红、粉红、洁白、桃红、大红,色彩纷呈,争妍斗奇,空气中流淌着浓浓的梅花香。山涧村庄农家庭院,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的盆景,特别是数千株盆景中的梅花,与山上万亩梅花林遥相呼应,连成整体,蔚为壮观,整个村庄如同一个美丽的大公园。节日里,五六万游客纷至沓来,山上、村中、庭院处处是游客。

我们到皖南旅游,慕名游览了卖花渔村。出歙县县城,过新安江大桥,沿江边山路蜿蜒前行,不到两公里处掉头,只见山涧路边有许多树桩和细土土堆,这里便是加工盆景的场地。村庄两边是林木葱绿的大山,山涧平坦,宽百米有余,粉墙黛瓦的徽派楼房,一栋接一栋坐落在山脚下。村庄干净整洁,家家楼前都有庭院,庭院有大有小,小的约摸五六分地,大的足有一亩开外。各家庭院前都有黑色柏油路,路边是半人高的竹篱笆围墙。庭院里摆放的盆景整齐有序,小的庭院数百盆,大的庭院上千盆,不少人家二楼露台的栏杆上,还摆放着许多盆景。各家盆景庭院紧紧相连,枝头染绿,生机盎然,赏心悦目,整个村子宛若一个巨大的盆景花博园。

从村西走向村东,再到村小学,回头,路边的一户盆景展示园吸引了我。园里有上百盆树桩盆景,园中一位长者和另一中年人正在忙活。中年人在绿色遮阳棚下,正弯腰聚精会神加工盆景。长者叫蔡明生,今年71岁,大个头,很壮实,眉宇间闪现着自信的光彩。他介绍,这个展示园2.7分地,有四十多个品种,游龙梅、榔榆、罗汉松、杜鹃是其中的代表品种。园中后排,十几盆高达两米的游龙梅盆景一字排开。他引我到游龙梅盆景前,说,这些梅桩在野地里生长了二三十个年头,从山上挖下来,在家中庭院加工定型,又要花费三四年工夫。去年,他家卖了12棵游龙梅盆景,每棵均价一万多元,其中一棵在野地生长周期长、造型好看的足足卖了两万出头。他们父子俩打造的盆景作品,深受买家喜爱,这让老汉很自豪。老蔡家有六口人,他家除承包的山林培育了大量梅树,承包的山下8亩土地也全部种了梅花。不仅如此,行政村在县城郊区集中转租的几百亩土地中,他家拿到2亩,在加上又在外村流转的6亩土地,全部都种上花苗,其中梅花占大头。

蔡明生热情好客,说到村里的盆景历史,滔滔不绝。卖花渔村是古徽州盆景的发源地,盆景生产起源唐代,兴盛于明代。村中的绝大部分人家,世世代代种花做盆景,以卖花为生。卖花渔村地形像条鱼,村民在鱼字边加上“三点水”,期盼日子如鱼得水。如今赶上了新时代,国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县里为村子修了1500米的进村公路,为万亩梅花林修了上山步道。今年春节时村里举办了第十届梅花节,前后持续两个月,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省内外游客。乡村游带动了盆景销售,如今,这里已是全省最大的盆景市场,盆景远销往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长三角城市,以及北京、山东、河北、河南、福建、海南等地。

村支委吕利军正在村委会办公室值班,他中等个头,瘦削、精明。他说,全村共210户670人,以前农户除了养花做盆景,也种茶、养蚕,总体收入不高。近十年来,盆景市场好了,家家开始专做盆景,特别是连办十届梅花节,游客量年年猛增,市场对盆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村党支部未雨绸缪,组织农户进一步扩大花苗种植规模,除了在县城郊区流转几百亩土地,分摊到户,还动员农户在周边村庄流转土地种花,现在全村农户在外村转租的土地,少则五六亩,多的有十几亩。卖花渔村的盆景产业,也逐步辐射到周边村庄,带富了邻村。邻村的农户在承包山场和承包土地上种植花苗,自己不会加工,就把花苗卖到卖花渔村加工成盆景。为保护本村山上的梅花林,村里约定,村民在山上承包的梅花林,每挖一棵老梅花,要补种两棵新梅苗,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严格遵守。规模越来越大的梅花林,成为全村人真正的绿色银行。

和众多村落一样,前些年,年轻人都纷纷去大城市打工,村里全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卖花渔村成了“空心村”。近些年,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看到家乡花事、旅游兴起,纷纷回村创业。他们除了向父辈学习种花和盆景加工技艺,还利用互联网做起了电商,为盆景开拓市场。老吕的儿子吕凌志以前也在上海打工,后来选择回村创业,在网上开了两个商铺,卖花卖盆景。老吕肩上担子轻了,心里舒坦,感觉日子也更有盼头。年轻人回流,让生态经济拥抱数字经济,使卖花渔村如虎添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如今,老一辈的花农看到村中处处活跃着年轻人的身影,传承千年的徽派盆景产业后继有人,个个心里踏实。

乡村旅游和盆景两个产业,织牢了卖花渔村村民的幸福生活网。2020年虽遇疫情,全村村民依然销售盆景3万多盆,大多数人家年收入几十万元,高的足有五六十万元。被群山环抱的卖花渔村,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种花、养花、卖花,空气清新,四季花香,村民生活在鲜花和林海中。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深藏在中国人心底的家园情结。

卖花渔古村,一个新时代的“桃花源”。(王士新)


    相关新闻
黄梅戏《献船》代表安徽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