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街区
文创空间,“潮”向美好生活
来源: 安徽日报 2022-03-28 10:41:44 责编: 王亚东

在“合柴1972”文化创意园区,原合肥柴油机厂缸体铸造车间改造成为当代美术馆。(资料图片)

市民漫步文创园区。(资料图片)

文创空间是文化、生活、艺术等元素相结合的综合体验场所,搭建了文化与生活的桥梁。近年来,合肥市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一批颇具本土特色的文创空间“串珠成链”,丰富市民休闲生活,彰显城市文化自信,让街市更靓、文旅更活、省会更“潮”。

“新地标”保留原味

让历史与今天交轨

阳春三月,走进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合柴1972”文化创意园区,只见斑驳的老厂房、高耸的烟囱、老式水塔等工业遗迹与园区的现代化建筑及装饰物交织混搭,设计感十足。漫步园区,记者惬意地来了一场“时光之旅”。

上世纪50年代这里最初是肥西窑厂旧址,合肥市的第一块砖就诞生于此。1964年合肥柴油机厂将新址选在了这里。2018年5月12日,开启了这块土地54载工业历程的合肥柴油机厂整体搬迁。留下的厂房与机器何去何从?是让工业记忆正式落幕还是保留下来开启一段新的产业故事?合肥选择了后者。

2019年8月,合肥柴油机厂旧址启动改造。以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为方向,一个延续工业风,并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为一体的文创园区,于当年10月2日落成开放。

由老厂房转化而来的文创园区,一时间成了合肥市民争相打卡的“文艺地标”。走进由金工铸造车间改造而来的合肥家电故事馆,迎面看到的是一条复古小街。合肥火车站、陶永祥号炒货、长江饭店等颇具“合肥记忆”的老地标复刻在眼前,将参观者拉回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穿过这一街区,一个个从合肥诞生的家电品牌及家电产品的生活布景逐次呈现,让人熟悉又亲切。跨越时光,在家电故事馆的最后一部分,“芯屏器合”展区则翻开了合肥工业全新的一页。以芯片、平板显示、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正成为合肥的“新名片”。

不同于金工铸造车间大刀阔斧地改造,合肥柴油机厂原缸体铸造车间则保留得原汁原味,仅仅是作为展馆使用。走进车间,独特的双曲拱结构加榫卯结构穹顶屋面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园区最具特色的一栋建筑,咱们头上的拱形屋顶结构没有使用一根钢筋,却支撑着这座厂房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园区运营经理顾太奇介绍,为了丰富园区内涵,结合本土市场需求进行“定制化”产业发展,推动其成为省内创意文化的聚集地,自开园以来,“合柴1972”文化创意园区先后举办展览、艺术活动400余场次。其中,在安徽首次展出或举办的活动占比1/3。除此之外,合肥美好生活节、合柴野市、合肥城市咖啡节等活动的举办,也让园区人气节节攀升。

“合柴1972”是合肥市包河区近年来创意文化产业不断探索的一个缩影。眼下,包河区正强化文化对旅游的支撑、创意提升和价值挖掘作用。围绕“千年包公、人文包河”的文化主线,着力提升包公园、罍街、“合柴1972”等文创街区的产业特色,持续扩大文化供给,打响文旅品牌。

“网红街”有文艺范

让潮流与创意融合

要问合肥的年轻人最常造访的街区在哪儿?位于蜀山区的金大地东西街必有一席。打开社交网络,关于这里的“打卡”“探店”等分享不计其数。这里是集文体娱乐、美食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建筑风格复古,文化活动有趣。

时值春日,百花争艳。3月13日下午,在金大地东西街,一场庆祝传统节日花朝节的活动正在举办。在西街,记者看到一团团一簇簇粉色花树装饰在道路两侧,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男女手持鲜花,或长袂飘飘,或英姿飒爽。汉服秀、遴选花神、花朝节市集,观赏意味强而又参与度高的活动设置,将街区装扮得婀娜多姿。“每个月我们都会举办两到三场创意活动,让游人有更多‘沉浸式’体验。”安徽金大地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企划主管李谦介绍,近年来,街区先后策划了“知秋野餐”、“流星秀场”、“云”空中装置展等一系列文化创意活动,为合肥本土“潮文化”增添了新的注脚。

在处处体现潮流创意元素的金大地东西街,还藏有不少值得“打卡”的小型文创空间。“霸都书局”就是其中一家。作为一家青年艺术主题书店,这家店充满人文气息,不仅贩售生活和艺术类书籍,也出售特色文创产品,如合肥美景“立体书”、水晶立方的云朵、本土原创手工“包小包”……“文艺范儿”十足。

颇有意思的是,在书店的二楼还辟有一处专门的空间,用于布展,复合空间的设计让书店凸显出浓浓的艺术气息。“我们希望将书局打造成一个文创+艺术的空间,为本地喜爱文艺的青年提供在地的文化服务。”霸都书局主理人黄十三介绍,目前书店还以平台搭建者的身份,打造了一个青年艺术会客厅,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据介绍,随着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合肥市蜀山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初步形成“一核、三轴、三区”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一核即天鹅湖文化商务区,三轴包含长江西路数字文化服务融合轴、潜山路都市活力休闲轴、怀宁路文化商业集聚轴,而三区则是指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蜀山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依托已有的文化资源,眼下蜀山区正全力拉长文化产业链,积极招引更多优质的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落地开花。

“庐州窑”古法新造

让传统与科技相遇

当传统陶瓷与现代科技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合肥市包河区迅达艺术文化园区,传承古法的“庐州窑”陶瓷艺术在智慧科技的催化下,发生奇妙的反应。

陶瓷竟然能说话?这是“庐州窑”产出的瓷器最特别的设计。打开手机支付宝VR扫一扫功能,扫描陶瓷上的任意图案,就会“跳”出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或是介绍瓷器背后的故事,或是描述合肥风景的美文,抑或是讲述合肥的科创成果……

“庐州窑”背后的故事得追溯到十多年前。当时,合肥市文物局在包河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目前合肥地区仅存的一座砖砌馒头型窑古窑址,距今约一千多年。这一消息迅速被本土文化企业捕捉到。经过潜心历史考证与工艺研究,传承古窑址的馒头窑型和烧制工艺得以“复活”。2019年“庐州窑”正式诞生,在这里,人们既可以学习陶艺创作、绘瓷烧制,亦可以观看有关书画艺术的展览。

遍览文化园一楼的“陶艺坊”,一幅幅合肥的美景被搬到了陶瓷上,以古朴的清风阁、包公桥为背景的“醉美包河”,天鹅湖旁的城市天际线、八百里好风光的浩淼巢湖……“庐州窑瓷器上的图案都由安徽本土作者创作,目前有两位驻馆画家,文化园还和省书法家协会及省美术家协会的30多位书画艺术创作者达成了长期合作。”“庐州窑”产品研发主管吴云龙介绍。

不仅仅是艺术上创新,值得一提的是工艺上创造,“庐州窑”的瓷器在原料中创新性地添加了贝壳粉,并使用了纳米涂层。“不仅提高了瓷器的硬度,也使得其表面更易清洁。你看,我们的瓷碗胎体轻薄而均匀,还会‘唱歌’呢!”说话间,吴云龙手托瓷碗,手指沾上一些清水,轻轻摩擦碗的边缘,瓷碗便会因为共振等原理发出悦耳的声音,十分神奇。

“庐州窑”、庐州意库、长江180艺术街区……近年来,在合肥市各项政策支持下,多姿多彩的文创空间正不断涌现,全市创意文化产业加速“串珠成链”。一批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的本土文化企业,驱动产品制造,创新产品营销,并通过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多点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产业链条,让文化更靓,商旅更活,城市更“潮”,生活更美。(记者 洪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