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政发声
播撒“科学的种子”——合肥市科技馆积极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来源: 2022-09-14 15:35:41 责编: 王亚东

为推动落实“双减”政策,加快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合肥市科技馆作为合肥市科协“双减”工作主阵地,直面学校、家长、学生的需求,紧紧依托场馆优质科普资源,积极探索、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在暑假期间开展特色科普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助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依托科普场馆,落地特色活动

暑假期间,围绕青少年快乐成长,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等工作内容,合肥市科技馆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特色课程。其中暑期开展的品牌教育活动“科普小达人”,培训小达人12批次,共计百余人。活动期间带孩子们从大自然里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探秘入微”暑期系列课程共开展八次课,孩子们从科学原理知识出发,到制作与动手能力训练,再到微生物的观察阶段,让孩子们体验了一场奇妙的微生物之旅。

此外,暑假期间合肥市科技馆还联合黄新发明教育名师工作室,邀请教育名师开展“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发明家”系列科普讲座,同时联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肥高校在馆内开展科学讲座以及特色夏令营活动,带领青少年轻松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在合肥市科技馆的“科迷加工厂”、“科普小剧场”、“科普微讲堂”等特色活动中,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难忘而又快乐的暑假。

据统计,暑假期间合肥市科技馆参观预约率接近100%,进馆人次达124000余人,开展辅导讲解1175次,讲解时长多达149小时,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400多场,人群覆盖面近50万人次,大大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真正做到让青少年从科普的课堂上汲取科技营养,开阔眼界。

探究互动,积极进行馆外实践教学

除了在馆内开展特色科普教育活动,合肥市科技馆还积极带领青少年们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感受生物科学的乐趣。暑期“科普小达人”系列活动中,合肥市科技馆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植物园中实地观察草木习性和各处光照、土壤情况、水源等环境特点,并邀请了园内的专家老师,为孩子们现场认识植物和答疑解惑。同时,加强市内公共资源的整合,主动联合安徽省美术馆开展专题研学活动,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探究互动,走向自然,亲近艺术,合肥市科技馆充分发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特色,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体验探究式学习带来的乐趣,从探索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助力“双减”实践平台

与此同时,合肥市科技馆也积极和社区联动,建设特色社区科普基地,助力科普活动,如合肥市科技馆淝南社区分馆;同时,合肥市科技馆也开启了“社区科普资源流转项目”,全力助推瑶海区清河社区、蜀山区蜀麓苑社区、高新区天乐社区、包河区金斗社区、新站区光明社区的科普馆建设,提供特色科普课程,参与青少年科普活动打造,在金斗、天乐、万绿园等社区共开展了50多场活动,流动科技馆在六安、巢湖等多地市进行落地展览,群覆盖面超10万人次,更好的将科技知识与青少年的劳动实践、特色课程学习相结合,推动社区科普工作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普赋能学校“双减”工作的切实落实,助推学校科技教育快速发展。

夯实基础,强化科普阵地建设

合肥市科技馆作为合肥市对外的科普宣传的主阵地之一,是面向大众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平台,加强科普阵地建设一直是科技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合肥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正在有序推进中。暑假期间合肥市科技馆严格落实新馆建设各项工作,确保项目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在烈热下工作人员毫不松懈。截至9月2日,合肥市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项目累计完成施工总产值约41522.88万元,累计完成产值比例86.75%。目前现场施工人数约390人。

合肥科技馆新馆建成后将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科技与社会、自然与环境等领域,向市民提供更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传播内容,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关注科技、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热情。

未来,合肥市科技馆将进一步发挥“科普”职能,聚焦青少年科学健康成长,为“双减”政策落地保驾护航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培养出大批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