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批“安徽老字号”公布
老字号是传统商业文化和优秀民族品牌的集中代表,对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品牌消费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022-03-28 10:51:58 -
安徽黄山:焙芳胜往昔 茶香润徽州
千百年来,茶融入了文脉,芬芳了春天,氤氲了生活,这张全国知名的安徽地理文化名片,今天不断擦亮,更增时代光彩,持续走向世界。
2022-03-28 10:42:47 -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近日,记者来到含山县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当地坚持考古发掘与遗址保护相辅相成,加大活化利用力度,古老的凌家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活力。
2022-03-23 15:19:19 -
淮北相山区邀请游客线上赏景
近日,地处淮北市相山区黄里风景区的8000余亩杏林,正进入最佳赏花期。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相山区的黄里杏花节线下活动暂停。
2022-03-21 10:38:29 -
安徽合肥: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年轻人
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小吃,是一方水土的历史标记,里面也承载着大家的乡愁。通过制作小吃与这个城市的味觉记忆对话
2022-03-21 10:41:58 -
安徽:“一地六县”筹建名优农产品销售联盟
日前,“一地六县”名优农产品销售联盟筹建座谈会在江苏溧阳举行,共同打响“一地六县”名优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2022-03-21 10:42:32 -
姹紫嫣红开遍,江淮“微赏花”
春回大地,大自然仿佛打翻了调色盘,将丰富多样、鲜艳缤纷的色彩泼洒在江淮大地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短周期、近距离、慢节奏的“微赏花”更受游客青睐。
2022-03-18 10:05:51 -
合肥市包河区南园社区开展药具知识宣传活动
2022-06-13 16:10:37 -
徽剧《晓天歌行》入选 “戏剧中国”线上展演
3月10日,“戏剧中国”2021年度优秀剧目线上展演推选结果公布,由安徽省徽京剧院创排的徽剧现代戏《晓天歌行》荣获“戏剧中国”2021年度线上展演优秀剧目
2022-03-18 09:55:29 -
云端演艺, 如何更具观演“张力”?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演艺行业受到影响,随之产生的云端展演模式,越来越为大众熟知。
2022-03-18 09:53:04 -
宿州市举办“幸福宿州”巾帼大讲堂启动仪式
“幸福宿州”巾帼大讲堂是宿州市妇联聚力打造的优质学习交流平台,聚焦、关注法治宣传教育、女性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内容,邀请专家学者、专业人员、先进模范等不定期推出法律、心理、家教等方面专题讲座,传播新知识、弘扬新理念,促进广大妇女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共建共享幸福生活。
2022-03-14 09:45:12 -
“一步千年”,追溯寿春城楚文化
3月2日上午,新近落成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迎来首批社会观众。自年初试运行以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因建筑精美、馆藏丰富,备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关注。
2022-03-11 10:56:07 -
擦亮“写在大地上的徽州经典”
在黄山市徽州区灵山的明代千亩古梯田,层层叠叠的油菜花开始吐蕾,青绿中泼洒着嫩黄点点,与远处掩映在群山中的古村落相互映衬,如诗如画。
2022-03-07 10:05:16 -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文化馆联合主办系列云展演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馆积极响应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累计与上海、江苏、浙江共同开展活动80余场,助推了长三角地区群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2022-03-07 10:02:34 -
“让城市书房成为温情的分享空间、醒目的文化坐标!”
让城市书房真正成为温情的分享空间、醒目的文化坐标,让全民阅读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022-03-14 09:47:20 -
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日,中宣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合发展、价值挖掘和传播推广等作出具体部署。
2022-03-02 17:34:26 -
冬奥吉祥物 这里放心购
2月20日,记者在位于马鞍山市冬奥文化广场的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看到,前来预约购买“冰墩墩”等冬奥特许商品的市民排成了长队。”特许商品零售店运营负责人王蓬告诉记者,自2月5日断货后,他们积极与供货方联络协调,开通预约购买登记服务,通过电话和微信群向市民解释特许商品的到货和销售状况等情况。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冬奥特许商品的消费需求,在马鞍山市冬奥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预约登记的市民,不需要交订金。
2022-02-23 16:56:16 -
安徽黄山闹元宵:汪满田嬉鱼灯
正是由于汪满田村祖祖辈辈对这份传统技艺的执着和热爱,才使这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延续至今。汪满田鱼灯始于明代初年,已传承了600多年。汪满田鱼灯制作工艺讲究,鱼灯形式多样,模样生动逼真,鱼灯大小悬殊,大的雄壮,小的灵活,舞鱼灯队伍气势宏大。
2022-02-18 11:00:31 -
安徽泾县:非遗传承 你我同行
陶然告诉记者,学校共投入5.8万元配套建设了陶艺室、宣纸宣笔制作体验室等等,“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去年10月底,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县校园普及和传承,发挥泾县非遗和特色资源优势,并结合“双减”政策,丰富该县课后服务内容,泾县教体局与县文旅局联合开展非遗文化进课后服务活动,组织传承人每学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到校开展活动至少2次,教授学生相关非遗项目知识。目前,泾县先后创建琴溪镇施窑村“云岫陶源”(非遗项目:泾县龙窑制陶技艺)、茂林镇“水墨花砖”(非遗项目:花砖制作技艺)、丁家桥镇“草色帘青”(非遗项目:宣纸帘制作技艺)3家“泾县非遗人家”。
2022-02-18 10:58:18 -
“云”上走太平 非遗“活”起来
此次“‘云’上走太平”活动充分挖掘全椒传统民俗文化内涵,设计了收集全椒非遗、太平桥上系红丝带、太平井投币祈福等多个互动小游戏,通过技术手段,将老传统玩出新花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广大居民体会传统“年味”。“云”上走太平非遗“活”起来_安徽日报数字报2月15日上午,全椒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六走太平”传统民俗活动开始了。“云”上走太平非遗“活”起来_安徽日报数字报“在网上完成了一趟不一样的走太平,太平桥的盛况以及全椒古街、老店、特产、美食、非遗等人文景观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既满足了大家新年走太平的期望,又推动了民俗传承。
2022-02-16 09:26:55 -
非遗传承 你我同行
记者罗鑫摄泾县城关第五小学开展陶艺文化进校园活动。”陶然告诉记者,学校共投入5.8万元配套建设了陶艺室、宣纸宣笔制作体验室等等,“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去年10月底,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县校园普及和传承,发挥泾县非遗和特色资源优势,并结合“双减”政策,丰富该县课后服务内容,泾县教体局与县文旅局联合开展非遗文化进课后服务活动,组织传承人每学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到校开展活动至少2次,教授学生相关非遗项目知识。
2022-02-18 10:58:48 -
文旅上新“好礼”扮靓生活
记者近日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今年我省文化和旅游领域将上新一大批“好礼”,满足全省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2022年,我省将实施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以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主题美术创作为抓手,完成30个剧目创排,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全省优秀新创剧目展演,集中展示一批近年来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剧(节)目。
2022-02-14 10:05:19 -
安徽“村晚”:一曲乡村交响
据统计,春节期间,全省共举办500余场“村晚”活动,16万余名村民参与其中,上万部优秀作品精彩呈现,1850万人次线上收看。
2022-02-11 18:24:11 -
合肥青年艺术家探索“声光电绘”展览 市民沉浸式体验海洋生物
2月20日,《㵘》王依然水母系列开年展在安徽省合肥市金大地东西街大地美术馆开展。据介绍,本次水母系列展览,运用了很多装置配合现场氛围,展厅一层挂放水母系列的油画作品。”本次展览也是在践行金大地东西街2022年在文化艺术板块,展示合肥城市青年文艺“新气象”的重要探索。
2022-02-21 09:34:32